周末“两会”政府报告公布后,政策预期进一步明朗。一方面,5.5%的整体经济增速目标位于市场预期上限;另一方面,“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的提法,传递出较大的稳增长决心。
可以说,无论是基建地产还是消费、“碳中和”还是数字经济、粮食安全还是军工、三胎概念还是注册制改革,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利好。
但市场并没有向着基民期待的方向发展。大跌之后,竟然又有大跌……
1、为何突发大跌?我们怎么看?
其实内部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利空,最大的扰动来自海外。外围地缘争端问题继续发酵、国际形势不断恶化引发了上周五欧美股市全线大跌。恐慌情绪冲击之下,亚太市场的主要指数也以下跌开局,暴跌收尾。
近日全球市场行情发生的巨大波动,其触发因素主要在于原油价格的飙升。虽然从历史规律来看,地缘冲突会短期冲击风险偏好,影响有限且多为瞬时性冲击。但此次俄乌局势的特殊性在于,由于乌俄的资源国属性,如果局势短期难以平复,对于全球的滞涨效应将逐步体现,特别是欧洲国家。此外,若俄乌冲突升级进一步推升非核心通胀,不排除美联储的紧缩周期比此前更“前置”,这样的预期变化也会对短期市场走势带来重要影响。
短期受地缘冲突、油价、外围市场波动等影响,A股延续震荡走弱态势,但对中期走势不悲观,风险事件下优质成长股的超调也正迎来低吸的机会。
一方面,从全球宏观环境来看,境内外货币政策呈现“内松外紧”,基本面则会呈现“内升外降”,中资资产在全球仍具有显著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两会”释放的稳增长预期确定,意味着政策节奏前置性加码的力度较大,货币政策确定性进一步宽松,实现量升价降,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有效,宏观经济企稳复苏的确定性在不断增强。
股票市场当前的调整并未充分反应国内基本面改善的预期,更多是短期恐慌情绪的主导,目前仍看好市场的中期走势。
2、市场又遭重挫,该贪婪还是恐惧?
巴菲特曾说,“当人们对一些大环境事件的忧虑升到最高点时,事实上也就是我们做成交易的时机。”大跌总是容易让人失去信心,但盈亏本同源,回顾历史,市场从来都是暗流涌动、荆棘重生,但我们更应该看到:每一轮“打击”过后,它们也总能走出低谷,再攀高点!
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为例,如下图所示,2004年至今,至少经历了5次肉眼可见的“吃面行情”,每轮回调的幅度均在20%以上,而最大回调幅度出现在2008年,跌幅甚至超过50%,直接“腰斩”。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历史走势
数据统计区间:2003年12月31日至2022年2月11日,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回顾每次下跌,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短则2.5个月、最长近1年。可见,市场有周期,下跌不是某个时段的“特产”,而是会反复出现的正常现象。
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市场下挫,投资者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逃离”,但每一次探底之后,指数最终都涨回来了,而且比之前的高点更高。可以说,指数的阶段回调,反而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再次上车或加仓的良机。如果我们上述每一个回调阶段的低点买入该指数,并持有至今,期间涨跌幅均超过100%。
数据统计区间:截至2022年3月4日,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越是这种艰难时刻,反而越不该慌乱。当市场位于阶段性的低位,我们可能会认为市场风险很高,心理压力很大,但是真实风险往往较低。当市场出现了大量恐慌引发的割肉之后,对长期投资而言,反而是机会。
投资,往往拿得住,才能赚得到。有机构曾经统计过,如果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超过15%的回调后买入并持有:
持有一年正收益概率就超过70%;
当持有3年时,正收益概率就接近90%,平均收益率也超过40%;
当持有5年时,正收益率概率就接近100%,持有平均收益也接近80%。
数据兴业证券,区间为2010.1.1-2021.4.12,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信心不灭,绝处也可逢生。市场不会只涨不跌,也绝不可能只跌不涨。面对暴跌,不妨放下焦躁的心态,不妨忘掉净值、亏损、盈利等,不妨做好“养精蓄锐”的打算,低位慢慢收集高性价比的筹码,切莫冲动操作。
3、市场何时企稳见底?
2022年开年前2个月基金产品发行数量、份额分别同比下降46%、89%。甚至与几乎全年单边下跌的2018年同期相比,基金发行数据还要更为惨淡。
不少人说,当基金发行遭遇“寒冬”时,是不是说明市场已经在探底?挖掘基在之前的推文中写过,基金发不动了,的确是一个见底的信号。
底部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当下是否是绝对的底部没有人能够预测,但心态可以乐观一些,因为跌到现在A股真的不贵了,至少处于值得关注的区间。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当前万得全A市盈率-TTM为18.52倍,位于近5年的44%分位点处,与去年2月高点的24.5倍相比回落明显,市场悲观情绪有所释放,估值处于均值以下水平,相比前期更具投资性价比。
市场风险偏好的修复并非一蹴而就,经过调整、震荡、筑底后,也在酝酿新的反弹机会。一方面,由于地缘风险事件对A股市场影响的持续性有限,从历史情况来看,局部冲突对主要资产的冲击不会特别显著,且持续时间也相对比较短暂,并不会完全改变原有趋势;另一方面,“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稳增长”信号明确,当前对稳增长政策力度的担忧已经缓解,而后续稳增长效果初步显现,基本面信心也有望逐渐得到重塑。
正如投资大师菲利普·费雪所说:
只要我对该公司的长期未来仍有信心,我就不会卖掉股票。
“如果投资对象是经营良好且具备财务实力的公司,即使经历最激烈的空头市场,也抹不去持股的价值。相反的,真正优异的股票会一次又一次地创造高峰,而每一次达到的高价都可能是上一次的好几倍。”
投资路上,风雨难免。市场寒冬,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或是新征程的起点。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