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在锡林浩特市北京路东侧,锡林浩特市公共安全技术防范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锡林浩特市安防中心)大楼霓虹闪烁。“打造数字安防城市 护卫和谐社会环境”“别具一格的管理体系 独树一帜的安防团队”等大幅标识格外引人注目。
又一个凝聚多年心血,以智慧安防大数据系统资源为依托的多元一体化安防创新模式示范基地收官在即,坐在办公桌前的锡林浩特市安防中心创始人、理事长褚延学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意。骄人业绩彰显安防科技创新模式带来的社会价值,褚延学暗下决心,要克服一切困难,把这种安防科技创新模式淬炼得精益求精,在更多领域推广应用,让创新模式在共建平安和谐社会中“大显身手”。
1956年,褚延学出生于山东省,自幼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诚信、创新、奉献成为他毕生追求的价值信条。十几岁时,褚延学跟随父母来到锡林浩特市,在这里度过了最美好、最难忘的青春岁月。褚延学天资聪颖、好学上进,青年时代就立下志向,要成就一番事业。几十年来,无论是在家乡坎坷奋斗,还是远渡重洋异国求学,他始终抱有一腔忠诚的赤子情怀,初心不改。凭着自己的执着和坚守,褚延学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初心不改 立志报国谋大业
在锡林浩特市安防中心的荣誉室里,满是奖状、锦旗、各种专利证书和发明创造的样品,这里记录着褚延学40多年倾心社会安全防范科学技术研究示范的历程。
青年时代的褚延学,有理想、有抱负,肯吃苦、爱钻研。上世纪70年代中期,高中毕业后,他自修工业自动化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同时进行技术实践,1982年,创办了锡林浩特市第一家民营电器修造厂,在工作过程中开始研发制造新的产品。他研发的NB150系列充放电自动控制逆变器为广大牧民群众解决了风力发电机直流转换交流的技术难题,在全区首届“青工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智慧杯”竞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并获得国家专利。
褚延学自主创业,设计研发各种实用科技产品,受到高度重视。1987年,褚延学当选为锡林浩特市政协委员,次年,被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授予自治区“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1989年,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选派11名青年企业家赴日本学习电子技术和企业管理,褚延学通过严格的考试,被选送到日本学习。对于这来之不易的出国深造机会,他格外珍惜,学习期间,奋发努力、刻苦钻研,各门学科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日本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这位中国青年刻苦钻研的事迹。1995年,褚延学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日本国北海道机械工业协会、北海道电气技术株式会社联合颁发的“进修终了证书”。谢绝多家企业的挽留,他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用学到的先进电子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继续从事他热爱的事业。
回国后,褚延学一心扑在电子研发生产领域,几年间获得国家九项专利证书。其中“受控式岗楼有线通信自动控制器”“电网模拟显示屏”“警戒电网高压负荷检测传感电路”“多丝自动转换软起动控制照明灯”等专利产品广泛应用于社会管理实践,受到业界好评。2006年,褚延学设计了“路灯电缆防盗报警系统”,安装应用后,协助警方抓获多名不法分子,与此同时,对盗割电缆的不法分子形成有力震慑。为适应新时期平安和谐社会建设,他设计组装的“数字高清夜视红外摄像机”得到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高度认可,应用效果良好,性能稳定,质量可靠。
2009年,褚延学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告别北京中关村的创业基地,带着他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团队回到锡林郭勒草原,创立锡林浩特市安防中心,致力于公共安全防范专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持续探索实践安防科技创新模式。
创新求索 匠心砥砺安防路
创立锡林浩特市安防中心之初,面对安防行业诸多困难挑战,褚延学暗下决心,要迎难而上,用科技创新模式创造安防行业新业态。2009年至2014年,他用五年时间,研究探索以安防科技为依托的多元一体化安全托管服务模式,以独具特色的零风险、高标准服务优势,代替传统商业交易方式为探究方向,成功研发“TTS+5I”安防科技创新模式标准雏形,其创新核心理论对传统交易服务方式形成了挑战。为了将创新模式的雏形进行功能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对实际效果进行验证,褚延学投资打造了创新模式示范基地,与当地一家医院签署十年合作协议,将自主研发的创新模式引进示范基地,全面服务于医院,保障就诊就医环境安全文明,在全国平安医院建设中因表现突出被通报表扬。
“TTS+5I”安防科技创新模式的成功实践,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受到中国安防行业的高度重视和新闻媒体的关注,多家媒体对安防科技创新模式进行了宣传报道。中国网《中国访谈》、央视发现之旅频道《聚焦先锋榜》等栏目组相继到锡林浩特市安防中心实地探访,总结推广其成功经验。
2018年,“TTS+5I”多元一体化安防科技创新模式被中国安防协会评为“智慧安防优秀解决方案”,研发者褚延学荣获“中国安防工匠人物”称号。2019年,深圳安防协会组织60多位国内安防行业专家汇聚锡林浩特市,对创新模式进行专题研讨,褚延学被聘为中国安防智库专家。2021年,锡林浩特市安防中心荣获“中国安防创新力企业”称号。2023年,褚延学在北京和深圳两度走上中国安防高峰论坛,全面展示创新模式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引领性。创新模式冲出草原,走向社会安全防范行业发展大舞台。此外,褚延学还荣获“2023中国安防行业终身成就奖”。同年,锡林浩特市安防中心被自治区党委、政府命名为自治区文明单位;锡林郭勒盟民政局颁发“5A”级社会组织牌匾;在中国安防峰会上荣获“数字安防100强工程商”殊荣。与此同时,先后与杭州海康威视、深圳富晋天维等国内顶尖安防科技集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与锡林郭勒盟人力资源培训考试中心、锡林郭勒盟无人机技术与应用协会、锡林浩特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为了让安防科技创新模式达到可操作、可复制,能在更多领域推广应用的目的,褚延学倾其所有,尽其所能,不断改进创新和完善安防系统设计方案,全面维护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根据需要增设新的监控网点,从整体上提升安防队伍素质和工作水平,为试点方提供了安防信息、治安保卫、巡逻巡检、水电暖通设备安全、环境综合治理等多元一体化安防服务,为群众创造安全文明的生活环境。
在不断的实践中,锡林浩特市安防中心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并在安防监控指挥中心规模、单一平台运行点位规模、网络技术实现的功能等七个方面取得了突破。十几年来,锡林浩特市安防中心先后安置退伍军人和社会青年就业达600多人次,向社会培养输送安防技术人才百余名,每年缴纳税费20多万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褚延学将多元一体化安防服务创新模式视为自己向社会奉献的“珍宝”,倾尽心血,呵护其“成长成才”。他说,这种创新模式符合当前的社会环境,对诚信体系建设、平安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目前,已经在多地区、多领域社会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各级政府、行业专家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创新模式必将遍地开花。”褚延学说,他对此充满信心。
匠心如炬 善爱情怀暖万家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专注于一项有意义的事业,最快乐的事情就是不懈地奋斗、创新、奉献。”在致力于主业发展的同时,褚延学感恩社会支持,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
在西乌珠穆沁旗敬老院里,老人们接过慰问品时的张张笑脸;在锡林浩特市东风社区,受助困难群众的声声感激;身患尿毒症的牛玉敏接过救命善款时的热泪盈眶;阿巴嘎旗贫困大学生得到资助顺利入学时的深情喜悦;大圪洞村农民接通多功能科信互通显示终端,实现农副产品线上交易、远程就医、线上听取科技讲座时的幸福满满……一幕幕的动人场景,记录着褚延学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的点点滴滴。
褚延学乐善好施,每年都会向困难群众捐款捐物。特别是担任锡林郭勒盟忠善爱心协会会长后,更是把传播善爱当作一项重要工作。他说,无论何时何地,爱和善,永远是人生中最美丽的风景线。一个人,无论在哪里,做什么工作,都要把善和爱记在心里。
褚延学热心公益事业,在他身上,“爱”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对社会的爱、对事业的爱、对员工的爱……褚延学坚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有计划、经常性地组织送爱心送温暖活动,慰问老党员、困难群众、敬老院孤寡老人、贫困大学生等。疫情期间,褚延学为中小学生、敬老院老人、公安民警、社区志愿者等捐赠防控设备和款物近百万元。通过这些活动,营造出充满友爱的和谐社会氛围,同时,让安防员工切实感受和崇尚“忠、孝、善、礼”等传统美德。锡林浩特市安防中心把忠善爱心协会的牌匾亮在自家门口,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除了做好公益事业,褚延学持续做实员工关怀,从严格的入职培训到手把手传经授艺;从整洁的员工宿舍到干净的食堂;从日益完善的薪酬福利到人性化激励奖励制度,无处不体现着褚延学为员工倾注的深情厚爱。
打磨“安防之剑”,守护社会平安。从事安防技术工作40余年,白手起家的褚延学经历过坎坷和挫折,遇到过难题和困惑,但凭着对安防事业执着的热爱,他攻坚克难,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把锡林浩特市安防中心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安防行业专业技术机构。褚延学说,接下来,他将继续着眼社会发展和民生需要,着手谋划锡林浩特市安防行业更加久远、更加宏伟的发展蓝图,将锡林浩特市安防中心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简介
褚延学,“TTS+5I”安防科技创新模式研发者,锡林浩特市安防中心理事长、总工程师。
锡林浩特市公共安全技术防范服务中心创立于2009年,其前身是内蒙古ESC电气技术开发公司。以研究推广“TTS+5I”多元一体化安防科技创新模式为主攻方向,为社会公共安全防范提供一站式安防服务。同时,承接安防系统设计、系统建设、系统维护、工程技术方案审核、论证评估、工程监理以及音视频监控报警等其他安防一体化服务。
褚延学弘扬工匠精神,深耕安防技术,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安防科技创新模式,领航安防行业运营服务新潮流。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